我的大学岁月——夜谈会
- 公共课LV.营长
- 2015/11/1 8:11:38
二十年前,我们走进中南工业大学时,学校为我们每一名本科入学新生提供了宿舍,每八人一间,每人一个床位。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分离,信息931班的男生在8舍、女生在4舍。学校的每栋宿舍都有门卫把守,门卫大爷大婶晚上会在规定时间把楼门上锁,早上再按规定时间把楼门打开,绝对做到防火防盗,更防花痴和色狼。
每当夜幕降临、繁星满天的时候,宿舍楼都会按学校规定的统一时间熄灯。无论是在教室和图书馆里为考研苦读一天的学霸,还是踢足球打篮球汗流浃背的帅哥猛男,无论是爬山逛街追求浪漫的系花校花,还是整天宅在宿舍里打牌睡觉的系草校草,都在洗洗涮涮后,躺在床上,放松心情,让思绪飞,开始天南海北漫无边际地神聊,各个寝室中无上自由的夜谈会也就这样开始了。
夜谈会,是我们那时大学校园里的一种现象,也算是一种潜在的、无人发起的、自生自灭的校园文化,它的产生有着它的特定历条件。当时,大学校园里娱乐形式比较少,在学生宿舍里没有电视,更没有网络,天下大事多都是通过广播、报纸来获得。那时候,到点就停电,躺在床上,在月光里看着淡淡的星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听来的、看到的各种大事小情。
这也就逐渐形成了当时的夜谈会。如果当年有如今这么发达的信息网络,你和我,会安静地躺在宿舍的床上看月亮、数星星、聊天说地吗?我想大家肯定是一言不发、聚精会神、低首垂眉看手机和看电脑。
一句不经意的话,能引出一个话题,这个话题能让寝室的所有的人讨论到半夜,甚至讨论到后半夜。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从古到今,国内国外,引经据典,极尽辩论之能事。夜谈的气氛都是轻松融洽的,却不失辩论的本质。偶尔也有为了坚持自己观点独战其他全部室友争论得面红耳赤的场面,但这又能有什么结果那,睡着之后一切都是那么平静,第二天什么都忘记了。
女生寝室是否也有这样的夜谈我不知道,讨论些什么话题就更无从知晓。男生夜谈的话题那就多了,有世界发生的大事小事,有体坛的风云变幻,有文艺界的八卦新闻,有科技界的创新发明,有学校里的考试,还有谁和谁比较般配,谁和谁谈恋爱,谁是系花谁又是校花……话题不一而足,都是身边事引发而来。要是踢足球刚回来,就会讨论谁脚法好,谁脚法差。要是上夜课归来,就会开玩笑说起计算机系金童玉女的故事了。要是谁看了一本小说,也能为书里人物性格分析个底朝天,胜过任何点评家。
这样的夜谈,也不仅仅是局限在一个寝室。寝室熄灯前各寝室的同学都会每个寝室走走看看,遇到有意思的、投机的话题,就会忘记离开,立马参与其中,讨论着讨论着,熄灯了,可讨论的热情并没有熄灭,大家或坐在床上,或坐在凳子上,在黑暗里,借着微弱的星光,大家开始没有休止的夜谈。
夜谈会,自由的论坛。在这里没有任何限制,也没有任何学术流派,我们可以点评天下大事,可以怒骂足坛黑哨,可以乱点鸳鸯,可以传播明星八卦,可以嘲笑某人牌技奇差,可以倾诉对系花的仰慕,可以散布其他学校的奇闻怪事……总之,没有不能说的话,没有不能谈的事,谁都不会为你说的对与错而计较,谁都不会为你说的事存在于否而纠结。正应了三国演义开篇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现在的大学宿舍已经不同于二十年前了,条件大为改善,多以四人间为主,还有公寓式宿舍可供选择。四人间宿舍就是上下铺形式,上铺保留,下铺改为衣柜书柜和书桌。公寓式宿舍提供独立卫浴,单独卧室。不同之处在于每年的费用不同。无论哪种宿舍,都是网络到桌面,现在的学弟学妹们都是手机、PAD和笔记本电脑在手,想说的、想议论的、想点赞的、想拍砖的,不用再象我们那时夜谈了,只要动动手指、敲敲键盘就轻松愉快地搞定。
二十年的时光,大学校园树还是那棵树,路还是那条路,夜谈的话题也许没变,但谈的形式变成微信、QQ、微博和朋友圈了,参与的人变成天南海北没有寝室的局限了。夜谈会,以前用嘴,现在用手。同学们,无论你在深圳,还是长春,无论你在上海,还是在长沙,让我们用微信群延续夜谈会吧。
网络,改变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模式,无论大家相距千里之遥,还是近在咫尺,一部电话就能将我们的距离变为零毫米。可这能代替面对面的交流吗?能代替我们当年室友躺在床上慷慨激扬的侃大山吗?一个笑脸符号,一个调皮符号,一个个喜怒哀乐符号,都无法代替我们的每一次举手投足,都无法代替我们的每一个面部表情,都无法代替我们充满深意的每一个眼神。有时间,朋友面对面,煮一杯浓浓的咖啡或沏一壶淡淡的香茶,感情才能又厚又深啊。

论坛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