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6年新生咨询贴
  • 浏览:1746 评论:28 人

  • 此帖为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咨询答疑专贴,希望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朋友能收藏此帖和我们一起来为新生答疑。新生如有疑问请跟帖。(此帖为学姐撩学弟学妹专贴小可爱们,来中南玩呀~)(此为22次发帖,)






    学院简介: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坐落在古城长沙美丽的岳麓山下、湘江之滨,系于2002年5月在原文法学院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为了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加强对外学术合作与交流,促进学院招生和就业,推动学院快速稳定地发展,经学校研究决定,于2015年5月28日将文学院更名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学院教学与科研并重,目前共设6个研究所(网络文学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所、现代传播研究所、语言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和新闻研究所),4个研究基地(文化产业品牌研究基地、文学创作与传播研究基地、中华经典吟唱研究与传播基地和网络文学研究基地),2个研究中心(新闻传播教育中心和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以及设有教学所需的非线性编辑室、演播室、录音室、多媒体信息中心和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等设施。同时,学院还拥有藏书4万余册、期刊280种、报纸45种的文献检索实验室。





    学院下设三系:中文系、新闻系、数字出版系,现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数字出版3个本科专业;有中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汉语国际教育和新闻传播学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美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美学、审美文化学、文化产业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教师49人,分别来自国内各大高校,不少拥有海外留学经历。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6人。师资队伍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截止2015年上半年,有在校本科生800余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余人,留学生10余人。




    学科特色

    网络文学研究抢占先机
    学院成立了我国高校第一个网络文化研究所。在该领域率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和湖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立项资助。发表网络文学研究系列论文近百篇,已出版《网络文学论纲》、“网络文学教授论丛” 、“网络文学新视野丛书”等多部学术专著。创办了第一家“网络文化批评”网站,并已获得湖南省“网络文化研究基地”,其研究成果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文化产业学科异军突起
    文化产业研究是学院新的学术增长点,是我国高校最早开始培养文化产业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学院。欧阳友权教授是我国文化产业学科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2005年培养了我国第一个文化产业博士,主编了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国家级规划教材《文化产业概论》。2006年成立我国第一家文化品牌研究机构――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出版并发布我国第一部《中国文化品牌年度报告》。现有3位教授和5位副教授从事文化产业方向的学术研究,在全国产生了相当大影响。
    小说创作饮誉文坛
    学院副院长阎真教授的长篇小说《曾在天涯》和《沧浪之水》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沧浪之水》多次获全国文学大奖。学院成立了“阎真工作室”,并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学术活动,扩大这一文学品牌的影响力。归国博士聂茂教授亦有多部小说、散文、诗歌和评论著作面世,并获得多项奖励。
    三峡移民研究影响广泛
    由刘青松教授牵头申报的200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入湘三峡移民的语言交际问题研究》获准立项资助。欧阳友权教授等指导学生完成的《三峡移民的文化差异与文化融合》课外研究成果,在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中,获得哲学与社会科学类作品一等奖。

    学院成立至今,已完成科研项目19项,其中国家社科规划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2项;在研项目23项。出版著作和主编教材7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700多篇。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湖南省“五个一工程”一等奖1次,湖南省社科成果二等奖2次,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等。





    专业概况

    1)汉语言文学
    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自1998年,至今已拥有一支学缘结构优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6人,拥有国家教学名师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名。文学院拥有藏书10余万册的资料室,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充足的图书资料。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文学素养和系统的文学理论知识,能够从事文学创作、新闻宣传、出版编辑、广告策划、档案文秘等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通过进一步深造能够成为文学理论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和该学科领域内的教育工作者;其主要适应职业有:科研工作者、教师、文艺评论家、作家、公务员、记者、编辑、文秘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文职工作人员。
    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养成忠于祖国、关爱社会、热心公益的人格品质。具有较强的社会观察能力、创意策划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社交活动能力。具有扎实的文学、语言学理论知识,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最新科研成果,能根据社会的未来需要构建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受到文学、语言学、写作、新闻采编、汉语教学等多方面的基本训练。
    主干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作品选读、文学原理、外国文学史。
    特色课程:网络文学、广告语言学、文学典故、唐宋词研究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2)广播电视学
    专业简介
    2004年开办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专业,2013年该专业更名为广播电视学。已建成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演播室、录音室,资料室藏书4万余册、期刊280余种、报纸45种,在湖南省级、长沙市级、学校等媒体设置有实习实训基地。现有专职教师4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8人,拥有国家教学名师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与法规,新闻专业业务能力强并富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胜任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媒体从事编辑、采访与管理等工作,也可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和策划工作,另外亦可进一步深造后从事新闻传播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培养要求
    本专业具有政策性强、社会涉及面广、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要求学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广泛涉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与知识,能运用科学的立场、方法深入地分析和认识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把握媒体融合的新趋势,熟悉一门外语,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坚实的新闻传播学功底,形成以广播电视学为主导,相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为支撑的知识体系;在新闻采访、写作、节目策划、编导、制作、媒介经营管理等方面受到系统的良好训练。同时,还要求学生深入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锤炼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
    主干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影视艺术概论、媒介经营与管理;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法制与伦理;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摄像与编辑制作
    特色课程:文化产业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社会学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概论。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位




    知名老师
    白寅
    初学理于国防科技大学物理系,后习文于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曾从事文化、广告、新闻等行业,现为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工作。
    老师思维很跳跃开阔,也具有幽默气息,每次上白老师的课都能让人心旷神怡,受益匪浅。


    杨雨
    总以为岁月如刀,会催人老去,即使对风华绝代的佳人亦不会留情。然而一年一年过去,自己一个二八少年也感觉到苍老的疲惫了,杨雨老师却一如已往般青春靓丽,越来越年轻了。
    李贺有一句诗:“笔补造化天无功”,在我心中,中国诗史只有一个人一句诗达到这样的境地,就是李贺的“笔补造化天无功”了。对于杨雨老师而言,她是“美补造化天无功”。她除了自然美之外,很多成分都是自我熏陶、涵养出来的。在她身上,时刻散发出的是唐诗的芳香,宋词的甘美。连造化都无能为力,何况凡人模仿。在杨雨老师的美丽面前,再多华丽的词语都表达乏力,她就像《诗经》里面在水一方的秋水伊人,像曹植《洛神赋》里面款步而来的凌波女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也许有很多人都叫杨雨这个名字,但只有杨雨老师才配得上那么优美的诗境。中国文学的永恒魅力,在于她总能栓住一流人才的思想灵魂。杨雨老师,毫无异议的湖湘第一美女,工业时代养在“唐宋深闺”最古典的美女。——摘自天涯作者 汉月胡愁



    窗体顶端
    阎真
    记得,第一次见到阎老师的时候,他穿着简单的T恤,挽着裤腿,穿着布鞋的样子,如果不是上过他的课,读过他的书,也许真的会以为这是学校的后勤工作人员,惊叹之余,也许你会和有样一样想:正真的男神,总是在民间,藏于内心,表于气质。
    ——摘自微信公众号 有样uyoungtv

    晏选军
    作为文院三大男神之一的他,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小晏老师讲课很有趣,每节课都能侃侃而谈,有一种吸引全场的魔力,他能把看起来枯燥的的知识像说书一般讲解给大家。这是一节不需要点名但大家从来不会想迟到早退的课。另外,小晏老师推荐大家看《红楼梦》哦,还没有看过的同学就趁假期品读一番吧!




    就业保研等常见问题
    就业方向:汉语言文学其主要适应职业有:科研工作者、教师、文艺评论家、作家、公务员、记者、编辑、文秘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文职工作人员。 ;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生可胜任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媒体从事编辑、采访与管理等工作,也可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和策划工作,另外亦可进一步深造后从事新闻传播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数字出版专业毕业生可胜任在互联网出版、新媒体传播、文化教育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等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行业从事数字内容产品策划、编辑、运营与推广等工作。

    就业率: 和一些理、工科相比,就业率确实不高,但是更多的还是看个人能力和个人选择,985大学出来的,不至于找不到工作,但是个人选择不同,所以对工作的性质、 待遇等等要求不同。就业率是在毕业的时候统计的,这只是一个时期的数据,不用太迷信。再好就业的专业也有找不到工作的,再不好就业的专业也有人找到了人人 羡慕的工作,就是这样。

    考研:2009级的情况是,考上中山的两个,人大的一个(少数民族骨干),北京语言的一个,暨南大学的一个,本校若干。

    保研:保研名额在增加,机会还是很大的。一般是根据大学前三年的综合成绩,30%入围,最终能保的一般是前10%,大概是前三分之一保外,后三分之二保内。2009级(2013届)保研的学校主要是厦大,人大,山大,川大,华东师大等,2010级(2014届)保研的学校更加有优势,新增了北大和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