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学的『透明计算』获奖,遭到极大质疑。
  • 浏览:567 评论:27 人

  • http://card.weibo.com/article/h5/s#cid=1001603798340444805309&vid=&extparam=
    知乎『透明计算是个什么鬼』




    知乎上的文章删了,北大金融圈的微信也被删除了,林

    沛满微博表示“因某些原因,我不能再说那件事了”,但

    是人们的质疑与反抗不会被强力所终结!

    “透明计算”获奖,网上一片嘘声;下面小结一下质疑“透明计算”获奖的一些文字,点击文章标题可链接到相关文章。

    1月12日,知乎的提问《如何评价张尧学以及他的透明计算?》比较早的讨论了这个奖项,并给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讨论和参考;接受度最高的是一位自称体制内的朋友,结论是:一场闹剧。另《刚刚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张尧学院士提出的「透明计算」的价值有多大?》的讨论也比较详细(1月15日晚两篇文章均被删除,我这里有截图)。



    1月12日,有微博网友整理了自称“前透明计算实验室的一员”的文章:《「透明计算」是个什么鬼》,侧面证实了网友们的一些技术实现猜测:技术实现相当低效简陋。



    1月13日,我的博文《给“透明计算”泼个冷水》从理论无创新、应用无突破、信息安全不靠谱三个角度,指出了该项目无法回避的致命硬伤,没有获得有力的答复或者辩解。



    1月13日,新浪微博上技术男 @林沛满 针对“透明计算”的论文以及相关资料,写了一份题为《我为欧巴献计忙》的技术分析文章,迄今为止最为细节的技术性文章,转载广泛;结论是“透明计算”基本就是个过时的network boot agent。



    1月13日,北大金融圈发布题为《自然科学一等奖成了笑话》的微信文章,整理了一些评论,但感性成分较多(1月15日晚该文章因被举报过多关闭)。



    1月14日,新语丝论坛“学州神人”整理了文章《最终版: 张尧学申报材料作假!!!》(墙外文字,自备梯子),指出其申报材料存在的问题。



    1月15日,澎湃新闻(http://www.thepaper.cn/)做了题为《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透明计算”是什么,业内有不同看法》和《透明计算和云计算不是一回事》的专门报道;权威媒体的第一次追踪报道。但与此同时,知乎上我提到的两篇文章被删除。



    1月15日,凯迪社区文章《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透明计算是个啥玩意?》从用户角度讨论了“透明计算”的浮夸问题。



    上述是比较系统性的质疑文章,微博形式的质疑声更是不胜数;新浪微博搜索“透明计算”即可发现,比如:

    ?



    方舟子将这次获奖直接定义为“典型的学术腐败大案”。



    但质疑声多数来




    声多数来自计算机业界同行,而非学术同行——毕竟学术同行们还需要继续在学术圈过下去,这是可以理解的——学术同行们更多是低调转发、旁敲侧击或者保持沉默:也许不想说谎的时候,沉默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如果上述质疑属实的话,那么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如此草率,很不该——评审组一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__仅从这两点证据来看, "张尧学申报材料作假"还有疑问吗? ____(从别的网上专来的:)

    中国的科学奖申报规定见以下网址:
    http://www.nosta.gov.cn/web/detail1.aspx?menuID=25&contentID=1067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申报要求是:
    "请详实、准确、客观地填写候选人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所做的创造性工作" (注1: 我国指中国而不是日本)

    也要求申报人签字承诺:
    "申报论文专著用于报奖的情况,已征得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作者的同意。知识产权归"国内"所有,且不存在争议"(注2: "国内" 指中国国内而不是日本国内:)


    可是张尧学的科学一等奖的申报材料的8篇"代表性论文专著"中的第三篇论文与中国没有任何关系, 工作是在日本做的,署名单位也是日本的 Tohoku Univ.,请看:

    http://ieeexplore.ieee.org/xpl/articleDetails.jsp?tp=&arnumber=4659&searchWithin%3Dp_Authors%3A.QT.Yao-Xue+Zhang.QT.%26searchWithin%3Dp_Author_Ids%3A37538315900

    还有:
    他获奖申报材料中填写的主要一栏"最重要的第三方"评价:既
    "相关工作得到了 Edward Yourd on 博 士(软件工程方法论创始人)、原 IEEE CS 副主席 Ming T. Liu、以及 Jefferey
    J.P. Tsai(IEEE/AAAS Fellow)的高度评价,被称为“张氏协议综合法”

    这些"最重要第三方"评价都是对他这篇1988年日本论文的评价. 也与中国(即我国)没有任何关系, 也与张的"透明计算"几乎没有关系)

    再说"高度评价"是吹牛, 不过是在他们的论文著作中引用, 如 "IEEE CS 副主席 Ming T. Liu"在他的3




    50书"
    Advances in Computers, Vol. 29, 1989
    (注3: 是1989年不是1999年也不是2009年) 有一处有: Zhang'Proctol Synthesis Algorithm.提法, 不过这只是十几个方法的一种. 见"
    http://books.google.com/books?hl=en&lr=&id=M2vUopRmnXcC&oi=fnd&pg=PA79&ots=0hDozkJB5r&sig=6iYaap2I1XsnqaCJy6IoZEqMWac#v=onepage&q=zhang&f=false


    英文文献里经常有类似Zhang'Proctol Synthesis Algorithm的引用,有可能并不是专指,而有可能是泛指Zhang在这篇文章中的算法,如In Wang's calculation,并不是说王氏算法,而只是说在王某篇论文的算法中而已。
    记得很早之前就有人利用这种方法来拔高自己的研究的地位,早就有人揭露了,没想这样的招式屡试不爽啊~


    有人挖了,还真是团伙互捧:日本、美国所谓认可的人,都他么清华出去的


    如此评奖,实在是侮辱全体中国人民的智商!


    这类事,这群人也就是忍,暗中做些手脚,忍忍大众的注意力就到别的地方去了,然后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他们继续逍遥自在、摸黑中国科学在民众与国际上的形象、压制中国真正的科研成果与真正优秀的科学家吗?!他们霸占本就不多的科研资金,败坏学术环境,吃人饭不干人事,使得非常优秀的海归的、本土的等真正的人才被排挤打压,不能充分展现其才华从而为民造福,冷了一腔报国之心。以前那个学术腐败大案,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并借助“汉芯一号”,陈进又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他雇佣民工打磨掉买来的芯片的商标,然后当成自己制造出来的!这些真的都是恶心之极!
    by刘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50-859591.html




    你直接把人人上的链接给出来不就好了。
    此事如果想帮助校长的就应该低调沉默,现在被那么多人关注跟我校部分学生在网络上到处喧闹不无关系



       --博观约取精用宏




    稍有IT工作经验的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眼前一亮,这不是1984年就有的PXE Boot吗?当我得到这个结论的时候也很吃惊,不过在微博上搜了一下,发现跟我有相同看法的不乏业内牛人:

    http://s3.sinaimg.cn/large/0023q7uRgy6P9nYEPu272&690

    知乎上一搜也有相同结论,而且还是内部人士爆料 (我不敢确定知乎上这个人的真实身份,不过能在这么短时间内透露出如此吻合的资料的,几乎不可能是外人):

    http://s7.sinaimg.cn/large/0023q7uRgy6P9o4z7h426&690

    计算所的朋友也极其低调且胆怯地爆了一些内料:

    http://s8.sinaimg.cn/large/0023q7uRgy6P9o9qU3d27&690

    很多还有不少业内人士表达了类似看法,我就不一一列举了,随意截一个吴军博士的吧。

    http://s3.sinaimg.cn/large/0023q7uRgy6P9odiFma02&690

    既然“欧巴的透明计算”并无原创性,被业内人士一致理解成类似PXEBoot的东西,那么我们能从中预见什么呢?

    一. 它宣传的“应用场景非常广阔”不实。这又不是新概念,PXE诞生至今已经有30多年,如果有广阔应用,早就用上了。大家可以从wikipedia看看它的历史: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eboot_Execution_Environment


    二. 它的性能非常差,即便只用在局域网内。因为PXE一般不需要加载很多数据,所以从应用层到TCP层都缺乏性能优化,更不适合广域网。这和知乎上的爆料也非常一致。

    http://s16.sinaimg.cn/large/0023q7uRgy6P9ohFIPJbf&690

    三. 它号称“将引领下一个计算时代”并无依据。PXE Boot一般只能在局域网内(甚至同一个系统内)用作不时之需。比如某台服务器boot失败了,那我可以考虑PXE Boot来启动,以便进一步排错。你能想象这东西 应用到手机上会怎么样吗?根据论文第二页“透明计算的核心思想包括: ( 1)计算和存储分离”,你每次打开手机要先从服务器端加载一个IOS或者安卓系统,然后操作的时候还一直要和服务器端交互,不知道会卡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