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科学文化习惯于确立概念定义,其实这是一种局限人思维的方式。因为只有当你的思维被他给你确立的概念定义框住之后,他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利用你。这种用定义确立概念的方式,把人的思维维度局限在了一定的范围之内,这种方式就已经是中华文化里认为不道不正的方式了。
中华的理念往往以物象形来描述事物,它分为象形和寓意两种方式,描述事物样子让人便于认知的属于象形,以描述体征性状为主。而寓意则是以让人体悟的方式存在,比如“治大国如烹小鲜”“上善若水”。它不用具体定义去诠释什么是治国,什么是善。而是用物理特征去寓意,然后让人体悟。因为体悟是无止境的,所以这种不断通过观察去体悟的心态会形成这个人学习的上进心,能养成随时观察和自我进取的心态。
而概念呢?它不让人去体悟,他让人按他给你的解释去认知,这种形式就属于嫁接了。比如“善”字,新华字典定义为:【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善良、慈善、好的行为、品质】等等。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善良、慈善、好的行为、品质】呢?比如说什么是“心地仁爱”?然后就没办法回答了。因为用概念解释概念本身就是个死循环。
用概念解释概念那不是开玩笑吗?在死循环中能解释通吗?就这么低级的错误,整个学术界都在犯。当然出现这个普面的问题也是有原因的。比如说文解讲:“善,吉也”。这也是在用概念解释概念,并且从东汉时期就开始走偏了。后人的学识也就随着这个错误一直在走,走到今天就完全失去它的正道了。
就像说文解字把“善”解释成“吉”,那么什么是“吉”啊?一个孩子什么都不懂,他怎么知道什么是吉啊?说白了,说文解字的作者就没考虑这一点,他解释这个善的基础是在人懂得什么是“吉”的状态下写的,并且有点牵强敷衍的成分,这个“吉”的解释不是善的根源解释和状态描述,因为善后才会有吉的状态出现,这种解释属于用尾巴解释脑袋,所以他是不妥的。属于文化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枝节产物。老子的道德经是从根源讲起的,所以他不会用“吉”来解释“善”。当然这里不是在批判说文解字,大家不要误会。因为他体现了东汉时期当时人们的智慧与思维状态。前后一对比就能发现很多文化的变迁。
大家知道小孩子问问题往往把大人问住,其原因就是因为小孩心理没有概念定义。当你用概念解释概念给他听的时候,他还是不懂的。很多大人就以为这孩子真烦,总是刨根问底。其实这种探索问询是正常人该有的学习心态。他总想把事物的道理弄清楚,比如他会问太阳为什么要在天上?其实他是再问道理而不是问概念。
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往往会斥责孩子,太阳就该在天上,有什么可问的?其实一个孩子的聪明智慧就是这样被毁掉的。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大人生孩子你不好好教育他生他干什么?你回答不了的话可以说你先去学什么什么,然后等你学会了我在告诉你。等孩子长大了他就不问你了,可是你这样的引导回答却让孩子学会了很多其他知识,同时保留了观察和探索的学习心态。
今天的概念式教育却把人原有的这种探索心理给屏蔽了,比如孩子问什么事数学?大人告诉他是加减乘除,然后他就开始认为只有加减乘除是数学。以后人们一提数学,他就会认为是加减乘除,不再去探寻更深的了。这就是概念局限的弊端。
有的家长知识多点,说数学是几何微积分。然后这两个孩子在谈话的时候呢,后者就会自满的对前者说,你看你连几何跟微积分是数学都不懂,真没知识。这样前者孩子就会感觉受到了打击,两者还会因为这个闹矛盾。其实呢?前者也没什么可自卑的,后者也没什么可自满的。都是半斤八两,有什么可争的呢?平白闹矛盾,没有任何意义。这些矛盾出现的原因就是两个孩子的思维格局被概念封闭了。
按照中华的教育理念来讲,当孩子问数学是什么的时候,家长会告诉他,你先去把家里养的鸡数清了并且会加减乘除后我在告诉你更多的。然后他会加减乘除后再来问家长,家长还会告诉他你去把家里院子有多大面积算出来我在告诉你更多的。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知道的无论有多少都是不够的,都是还可以继续学习的。这样的方式会养成孩子的事理推论思维,等到最后这个孩子就不会再问什么是数学的问题了,他会自然不自然的就去感悟什么是数学以及数学的实际运用。一个概念认知,一个事理体悟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出来的孩子的智慧和能力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概念定义这个东西纯属认知嫁接,误人子弟而已。
再举数学概念这个例子,现在人把它定义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其实呢?数学不只是这些内涵,他还有高层架构物质数理的内涵。比如牛顿用木头架起的桥,别人就架不起来,因为一般人悟不到那个层次。在高层他还有时空数理运化的内涵。如果你被他人给你定义局限住你就永远无法悟到更深层的东西,这也是牛顿之后无牛顿的原因。因为后人被牛顿的概念定义局限了。
当然很多人说数学的概念定义不是你说的那样,当然我用的这个概念也是查来的,不是我说的。很多人就在这些概念的不同中争吵纠结,实际上这些概念不都是人设定的吗?既然是个人设定的他就没办法代表全部,更代表不了根本,任何一种学术都是无止境的,既然是无止境的又怎么去定有止境的概念呢?那些争吵的人争多长时间也白搭。这种争吵本身就是被局限的表现。
再有时间这个概念,他给你定义为是宇宙事件顺序的度量、描计。表现为年月日时,并且把时间和距离两个概念分开解释。其实呢?时间不照样是距离吗?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年,这个一周是不是距离?当我说光年即是时间单位又是距离单位的时候很多人说我无知,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谁无知。
人们普遍认为的一年叫做地球年,他不是木星年,水星年,因为其运行轨道距离是地球轨道距离。光年是地球公转一周距离的同时光所运行的距离。地球公转一周可以称为一年,这个一年是不是时间单位?那么他这个一年对应的一周是不是距离单位?如果地球公转一周可以被称为时间的年,那么光在地球公转一周时所运行的距离是不是也可以称为地球光年,一光年对应一地球年的时间,他是不是时间单位?同时也对应着光在这一年时间运行的距离。
实际上这个时间在中国过去称为时辰,也就是日月星辰运行距离位置的不断循环往复变化。而时间根本不存在概念。可是人们非要给他定义一个概念。这就造成人们不正的认知。同时这个概念就把你局限住了。
再有《自然数》被定义为正整数为大于0的整数。我就不明白1.5、2.5为什么不叫自然数?整个的就自然,不是整个的就不自然吗?没有个体又如何形成整体呢?定义自然数这个概念的人他自己都不懂什么叫自然,他有什么资格下这个定义?并且还有那么多人在学,似乎被公认了那肯定就是对的,也就从不探讨其到底是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不就是误人子弟吗?
这些概念都是那些无知的人设定的,他并不是对事物根本的认知。等他给你设定这些概念后你就只会在他给你的定义中进行思维, 这种方式就把你的思维给控制了。我也写了一篇自然数,那是一种事物运行的规律理念,是不能用定义描述的。而数字就是数字,他不分自然不自然的。
在说科学这个概念,大家可以去查一下他的概念定义,有很多我这里就不一一描述了,其实呢?所谓的那些定义不都是个人的认知吗?个人认知就只是个人人之而已,他并不是最根本的认知。当你局限在谁的定义之内,你被谁的逻辑思维给控制了。而中华文化教育人的思维不能只在一个层次中,是要溯本求源的。要多个层次对应理解认知的。不能被他人概念定义局限,哪怕是什么所谓的公认的概念照样是局限,也不是什么所谓的真理。人要不断自己去探索更深层的,也就是不断观察体悟道理。
所谓的现代学术我要说都是骗人的,人们可能感情上无法接受。但是我还是得这么说,除了告诉你道理让你体悟的,给你下定义的都是骗人的。在我个人的理念中把人导入误区的都属于骗人的。他定义的目的就是让你只承认他的同时排斥别人的。这就是所谓定义的目的。他不仅定义还要让你严谨,也就是说你没按照他的定义认知,那就是不严谨。这都是错误的理解,不信的话你去问那个定义自然数的人,让他严谨的说出来为什么这样定义?这样定义的严谨性在哪?你看他能回答出来吗?
如今的学术不就是这样吗定义之外的他就说是迷信,愚昧,不科学。可是他自己的定义能解释整个世界吗?实际上是他自己愚昧。耍的小伎俩而已。中华文化重道理、象形、体悟而不用概念定义。因为都知道这个概念定义是局限人的。现代所有的概念我都有办法戳穿他的局限。可是现在太多人只认概念,一点自己的思维逻辑都没了。就包括我写文章,也只能用那些概念一点点往回拉,否则现在人们的思维根本看不懂中国的道理文章。如果不给现代人破除这个《概念局限》人们永远也别想发展了。
还有一些人根本不自己思维,总想让别人给他定义,你让别人给你定义你就永远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我说这样的人是长着个被骗的脑袋呢。为什么不自己思考?那不是懒惰造成的吗?你愿意听别人的那就别怕别人骗你,是自己懒惰造成的。怪不得别人。
可能有人理解不了这个概念游戏的伎俩。举个例子,现在人们搞营销,总是创造什么新概念,好像是新概念了就是先进的。什么概念营销,概念产品。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不就是要让你承认他吗?他之所以这样创造概念目的不是为你服务,而是谋你的利。过去这样的概念创造了很多,都是出于谋利的目的。等他谋完利了,他就开始抛弃那个概念,结果你发现自己被玩弄了。然后他在创造新的概念继续玩弄你。这种伎俩在未来的中华会被彻底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