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论坛心情日记 → 毕业了,送给学弟学妹们一些感悟【你凭什么读博】
查看完整版本:毕业了,送给学弟学妹们一些感悟【你凭什么读博】
2016/12/15 20:54:23

【写在最前面】
刚校正完40页的书稿,眼睛要跳出来了,推开窗看看和平楼微弱的灯光,吸两口长沙寒冬的空气,感受着即将离校的气息,心中不免有些涟漪,细细想来,今年已经是在中南的第10个年头了。对很多人来说10年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例如楼主,楼主当年进中南时候绝对没有想过会在这里待这么长时间。当年报考的时候也曾考虑过是否学医,毕竟学医是铁饭碗,是个人就总要生病。可是当楼主看到学医的起步年限为5年,本硕博连读为8年的时候,楼主也曾很鄙夷地认为应该不会有人一口气就读这么久吧,那还不得疯了去。此时此刻,楼主只能叹息当年的幼稚与无脑的思考,当然楼主也并没有疯,因为疯才只是读博中间一个微小的过度而已。也有人会觉得10年很长,10年能改变一个人很多,10年真的也很长。楼主是到大四才决定读研的,之前一直在充分感受着大学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楼主进到实验室开始做实验,楼主才发现科研是这么的有趣。楼主小时候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火车司机(小时候一个铁皮火车玩具陪伴了楼主好长时间),另一个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例如爱因斯坦),不过自上学以后火车司机这个梦想就自动消失了,科学家才是楼主大爱,直到现在,这个梦都还在延续(后面会详细讲)。

答辩的前天楼主还担心是否会失眠,毕竟人生中如此重要的经历只有一次。楼主以前也曾天真的认为可以休双学位,等楼主读完博士才发觉似乎工科的博士不那么容易双开。当然,读完一个再读另一个是可以的。不过很凑巧的是,答辩的前一天却踏踏实实睡了一个好觉,也许这与楼主平时养成了按时作息的习惯有关,也很有可能是经历了太多次类似的练习,所以对于答辩来说就有点近似于开课题组学术研讨会了。答辩的时候前几分钟脑子是懵的,虽然嘴里在飚着英语,但脑子里却有一段时间是浆糊的。等英语飚完了热身也就结束了,开始了正常的答辩。答辩的过程是美好的,至少楼主答辩的过程还是心情挺好的,我总觉得答辩就是一群平时难得交流的专家帮你把脉看问题,不管好坏都是一种收获。当然,宣读答辩决议的时候估计是读博阶段最紧张的一刻了,直到听到“通过答辩并建议授予博士学位”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虽然楼主也知道不会有什么问题,但终究很多时候信心没有结果来的重要。

说了两大段预热的话,因为觉得有必要作一个这样的陈述。这篇文章早在一年前就开始构思,因为遇到了一些事情,触发了楼主很深刻的感悟。但是楼主也觉得不应该在未走完整个旅程之前对之作评价,毕竟会有失偏颇或者不完整。而现在楼主主要在办理一些离校手续,也花了一些时间来沉淀这些年的经历,所以觉得在工作之前写这篇文章给那些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的人也算是有个交代。也许你没有读博,也许你正在准备读博,也许你很好奇读博的经历和感受,那么接下来楼主就个人角度为大家阐述一下读博的经历,并希望藉此为那些还在犹豫是否读博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点参考吧。

【关于科学信仰】
前面说了,楼主是个很爱科学的人,也许楼主不仅仅是爱科研,可能更爱思考吧。楼主既能接受当前已被广为接受的科学基础,也很欢迎那些被人视为“神经”、“不可理喻”、“骗人的吧”的新技术、新理论。科学是发展的,谁也不能否认当前广为接受的科学基础是没有问题的,在特定的时期就会有新的科学出现,这是最普遍的规律。理解了这条规律对于读博来说是很有帮助的。那么,说重点了,你有科学的信仰么?楼主就不解释何为信仰了,楼主只是觉得对科学没有信仰就不会与科学产生共鸣。也许有人觉得科学不就是去探索去发现么,怎么还要共鸣了?这个楼主也不好说,只是几年的科研生活让我觉得科学是会主动给予你提示的。大概,楼主脑洞又大开了吧。不管如何,对于科学的信仰是第一位的,没有信仰就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纵然楼主这也没有发表过Nature或者Science的巨作,但始终坚信信仰是读博的第一个 条件。如果没有信仰,读博就变成了无聊的耗时间,那么一切就都得变味了。

【为什么读博】
楼主觉得非常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放在第二重要的位置,因为有科学的信仰也可以不读博,只要有信仰在哪里都可以搞科研。关于为什么读博,楼主的经历是如此的。第一,楼主喜欢搞这个事情,觉得做实验很有意思,自己很多奇怪的想法能够通过科研来表达并从中收获乐趣。第二,对于楼主来说家里至今还未出现过博士,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了了家人的一个心愿。第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博士也会是一个大趋势,如果迟早都要读博士,何不一口气干到底呢。当然了,并非只有读博士才是唯一的出路,重点不在这里。在读博之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你读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楼主与不少同僚交流,也看了不少帖子,关于读博的目的通常有2个,当然是主要的,次要的目的那都不重要。第一个,目前最多的,是希望通过读博获得谋取更高质量生活的门票。不得不说在当今这个社会高学历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门票的作用。简而言之,读博就是为了赚钱,这个通俗易懂,也好理解,不然大部分人花那么大力气读博干啥。第二个,说的纯粹点就是想要搞科研的人,这种纯粹的人虽然很少但还是有的。通常这两类人构成了博士群体的主要部分,那么不同目标的人读博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出发点不同,所以沿途的风景也不一样。

对于以第一个目的读博的人,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混日子的,基本上只是想要一个博士文凭,只是完成最基本的科研工作,交差老板交代的事情,发表硬性规定的最低数量的科研成果,完成答辩即可。第二类是读博期间也很努力,尽量地利用读博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内容,尽可能丰富自己的科研经历,做出能为创造物质财富提供基础的成绩。这里的分类是很纯粹的,就如楼主觉得科研是很纯粹的一样。那么,当然还有以第二个目的读博的人,也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家庭富裕的,天生喜欢搞研究的人,往往是这类人更容易出产出高水平的文章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后面详细说)。第二类是家庭条件一般,天生喜欢搞科研的人。虽然都是喜欢搞科研,但两类人的读博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后面会详细说。

【读博应升级哪些技能】
读博不是儿戏,也不像玩游戏技能升级错了还可以重来。读博只有一次,一次耗时就好几年,也许是你青春年华中最具创造力的几年。技能升级错误很可能影响你读博的体验。为什么说读博是一种体验,等你读完这篇文章就知道了。楼主根据这几年的科研生活大致总结了一下读博需要具备的技能如下。

高级智力(不要吐槽楼主是个喜欢玩英雄无敌的旧人)——显而易见,就是要有脑子,当然能读上博士也都是有脑子的了。思考是读博的第一步,任何科研工作都需要思考,要分析,要总结,要归纳,或者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懂得借鉴和超越。不思考,博士就跟砖头没什么区别。今天导师安排做这个,我就做这个,明天导师安排做那个我就做那个,始终不去思考为什么做这个为什么做那个,只是简单的执行命令。单纯的执行命令就不是读博了,搅拌谁不会?过滤谁不会?干燥谁不会?称量谁不会?如果只是单纯地做这些事情,那么读博是相当枯燥乏味的。或者说,这样读博还不如早点参加工作,就算没有长见识至少工龄也增加了好几年啊。

高级耐力——做科研很需要时间的,楼主是工科男,通常一个工作做起来起码半年以上,有的甚至2年3年的,我们楼上生物专业的估计周期更长。所以,为了取得有效的数据(数据可以很多,但是真正能用上的往往不多)往往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在科研上面。楼主粗略的估算了一下,以发表一篇像样的学术论文为例,要获得一篇文章中的有效数据大概需要完成3倍以上的实验量,这样才能获得可靠有效的数据。科研就好比马拉松,不做好跑残跑瘸的心理准备是很难进入状态的,没有耐力就很难坚持下去,往往坚持不下去都比较纠结,因为付出了那么多,总感觉不坚持下去会很亏啊。楼主自认为在这点上有着阿甘的精神,不屈不挠啊,一篇文章投2年,补充的数据都可以再写一篇文章了。可以想象在某一些时间段里,楼主是怎样对着电脑默默滴感叹的。

高级治愈—— 既然前面说了智力、耐力的问题,那么自然就要回到这个技能上。对的,读书不伤脑子,但是读博真的伤脑子。读博是智力和体力的双重消耗,每天要看文献、要总结经验、要思考实验思路、要做实验……各种都是消耗。这个时候,没有一个像样点的治愈技能你都不好意思读博。真的,做研究就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是要耗脑子和体力的。同时,做研究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质疑。质疑是好事,起码楼主一直都是这么觉得的。有质疑就有可能产生新的想法,就有可能开创新的天地。当然质疑是需要解决的,毕竟不解决审稿人的质疑文章是出不来的。质疑有时候会略微显得蛋疼,举个例子,你做的工作很新颖,跟世界上主流学术的想法不一致或者说是背道而驰的。那么,这个时候审稿人的质疑就很要命,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是实验的结果,还是你臆想和推测?我去,每每遇到这些问题楼主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要炸了有木有!不过,不过,经过这么多次质疑后,楼主心理素质妥妥地提高了许多,不管别人怎么质疑,只要是楼主实验获得的数据,楼主就敢一口咬定。有时候你都那么肯定和坚信了,交流次数多了审稿人也就苟同了。当然前提条件是数据要充分了。

高级防御——这里说的防御,打底就是不要脸的意思了。哈哈,你没看错,就是不要脸。当然这个不要脸不是字面上的意思,是指要有随时随地都能够自嘲以化解尴尬和无奈的能力。有的人自尊心很强,经不起别人的质疑,一质疑就扛不住了,或者是心里不爽,或者是痛哭流涕了。其实这个时候不妨自我嘲讽一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通常这种不愉快的经历都会断片吧。科研有时候就是如此,也许你是对的,但是目前你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有人偏偏要在这个时候戳你的痛,纵使你感觉很委屈很无奈,但也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说服其他人,所以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放奥义了,对的,拿出你的厚脸皮来,哈哈哈狂笑三声,紧接着一个接地气的自我嘲讽,完美的收场。在楼主看来,自我嘲讽往往能有效遏制住后续很多不顺心事情的发生。例如你没有自我嘲讽技能,然后就要被众人的嘲笑技能所秒杀了。当然,真正的学术场上此类现象还是少,但总归还是有那么些奇葩喜欢干这个事情。嘲笑不一定不好,但对于脸皮薄的人来说,那真是一刀见血要命的事情。

【读博会遇到哪些窘境】
以上说了基本的技能需求,现在楼主来说现身说法一下读博会遇到的窘境。这里先要简单介绍一下楼主的背景。楼主独生子,性格外向随和,有一波玩了多年的骨灰级朋友,大家基本上都是完成本科学业就参加工作了。楼主从小就是潜在的学霸,后来也还真当上了学霸。曾经多少次楼主在屏幕前为不知身在何处的这群友人们做题、发答案,在读研之前听到的都是某某某好厉害,重点大学云云之类的。然后,然后,当楼主怀揣着博士录取通知书踏入博士生涯的那一刻起,各种囧事就来了。打字好累,吃两个橘子先。

人生总会有对比,即便是你不想去比也总有人拿你去比。正如网上很热的那个吐槽的段子,谁在历史上对你造成的阴影最大——隔壁家的谁! 你这一生总能听到这啊那啊的关于隔壁家的那谁谁谁这里好了那里又比你优秀了的。楼主觉得,这都是挺无聊的事情。自己管不好竟然还有心思去管别人,实在是很搞笑哇。楼主还好,一直以来都很努力,家里也很开明,自然也就没有跟谁谁谁去比,但楼主毕竟也是个具有社会属性的个体,虽然小时候不曾想过这个事,但年岁一上来很多事情就逐渐往脑子里钻了。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因为现实,所以有时候也会略微有点心塞。

先说基本的,经济基础。读博一年学费一万多,还好楼主享受了国家的奖学金,没有交过一毛钱学费,每个月还有国家的1K补助。 1K在大长沙干不了什么的,一个月吃饭最起码也要600,然后再花点在通讯、交通上,肯定是没有剩余的,大部分时候还要给吃皇粮,这是一件很心塞的事情。想想看,你的同龄人都在为家里创收的时候你还在吃着皇粮,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楼主当时心里为这个事特别憋得慌。工作的同学一个月都赚好几千,而楼主还在这里每个月负值,真是扛不住啊。还好,楼主脸皮厚,硬是撑了过来。没有过硬的心里素质是做不到的,至少楼主每次申请皇粮的时候是非常不好意思的,"不得已而为之“楼主都是在心里这样默默念上几十遍才能觉得好点。在楼主看来,既然同龄人都能创收了,那么楼主也应该具备创收的能力,但是,显然在那个时候楼主还没有得到那种境界,失落自然可以理解。

再来点生猛的,成家立业。 为什么读书的人大部分都晚婚晚育,是因为受教育程度高所以懂得更多?写到这里楼主只能呵呵了。楼主前面说了,那一大波朋友本科毕业就出来工作了。所以等楼主干博士的时候他们也工作三四年了,楼主的这波朋友都很给力,三四年基本都有了不小的收成,所以陆陆续续都成家立业了。好了,那么问题来了,楼主突然有了一种被甩开了一大截的感觉。家长真是很奇怪的,有一个阶段总说不要谈恋爱要好好学习,等看别人成双成对的时候又突然改口说你怎么还单着(楼主一直有女票陪伴,即将转正啦,哈哈哈),等别人成家了家长又会说你看那谁都成家了你准备啥时候啊。有时候真是哭笑不得,楼主家庭很开明,不存在这些问题。遇到这个问题你要怎么办?每年聚会的时候你就孤苦伶仃地坐在那里,虽然你还是跟兄弟们坐一起,但是旁边那桌太太团却没有你半点关系,喝酒的时候总是会感觉不那么自在,心里想着还好爸妈没看到,不然又得说上半个小时。其实单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知道你单身,还时不时接到大家的喜帖,哈哈,真是够心塞的。所以,如果你没有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对的人,那么读博的时候就要做好这些准备。

再来个大招,繁衍后代。楼主的那波朋友们,一半以上都有小屁孩了。举个很形象的例子,大学时候聚会,都是兄弟姐妹,姐妹们也如同兄弟一般,大家捞起袖子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硕士的时候,开始有了太太团,年会的时候兄弟们一桌,太太们一桌,其乐融融。然后,读到博士的时候,我去,场面太美啊,小屁孩都要凑成桌了。你能想象那场面?别人一家三口亲密无间的时候,你只能默默地笑一个,然后埋头苦吃了吧,不然还能干啥,当众哭啊,多傻逼的事情。所以,某时某刻,你突然发现,你不仅仅是在经济基础上慢了一步,你简直整个人生上都慢了一步啊。别人小屁孩都打酱油了,你的小蝌蚪连找妈妈还没开始。

最后,放个必杀的奥义。网上有不少帖子诉说博士研究生活对身体的影响,这里楼主就不多说了。因为读博的特殊性质,对身体的要求确实比较高。如果你平时就体弱多病而且还不喜欢锻炼,那么读博无非是一种对身体究极的考验。看过贝爷的绝境求生你就明白,读博就是对身体最大的考验。还好楼主喜欢运动,也很在乎养生之道,这一点是绝对值得广大博士同僚学习的(当然这个时候已经12点了还在写文字,确实不够养生的,养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是个长久之计,今天是特例)。

【谁适合读博】
根据以上分析,楼主认为以下两类人特别适合读博。第一类,一心热爱科研的人,这个我们很多老前辈就是这样的,真是为了中国之崛起而搞科研,值得佩服。也正是他们这样的心态,才做出了那么多璀璨的成绩。有信仰,又执着,敢担当,是第一类人的标签。 第二类,家庭条件富裕,不需要为世俗之事烦恼(不愁钱),且喜欢科研的人。楼主一直认为这样的人对科学的进步贡献更多。科研是需要大量精力投入的,科研是需要灵感的,科研是需要眼界的。如果你一顿三餐还吃不饱,哪里还有心思去搞科研呢?即便硬着头皮去做研究,那恐怕也是为了以科研换面包吧。所以,第二类人不需要为了生活而去科研,而纯粹地把科研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当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思维就最大限度地不受外围的干扰和束缚,不会急于求成,不会急功近利,不会靠着科研吃饭,不会打着科研的幌子....。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家庭条件都很富裕,正是这种宽裕的环境给了他们最好的保障。所以,楼主的一直希望能有自己的Lab,能让自己沉浸在科学的海洋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感知,去创造。不过,现阶段主要目标还是先吃饱吃好啦。

【写在最后】
读博是一种体验,体验的重点就是你爽不爽了,至于怎么样才叫爽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不经历这一场血雨腥风又不知道具体的感受是如何的。所以,楼主写了以上这些经历拱大家参考。虽然楼主用了血雨腥风来形容,但毕竟血雨腥风更能够磨砺一个人。温室的花朵虽然美丽但经不起风吹日晒, 血雨腥风虽然让人饱经沧桑但却增强了实力。

楼主的体验怎么样?因为楼主热爱科研,所以,你们懂的。



2016/12/16 2:14:10

火钳

   -----你沉沉睡去的每个夜晚,你儿时的每个梦里,我都去过。



2016/12/16 1:42:07

我是黄图哥,不好意思图忘带了

   -----你沉沉睡去的每个夜晚,你儿时的每个梦里,我都去过。



2016/12/16 6:21:51

留名



2016/12/16 6:51:20

非原创,差评。怎么还不够十五字,我还想升级呢,够不够。



2016/12/16 6:48:32

楼下煞笔,不解释



2016/12/16 10:19:32





2016/12/16 12:18:15

学长HX?



2016/12/16 14:06:43

想读博得先有钱,如果在海外做博后的话生活挺凄惨的



2016/12/16 15:22:54

厉害厉害



2016/12/16 19:12:53

不是说国内学术氛围很差… 国内博士不好吗 而且还要出国做博后



2016/12/16 19:30:35





2016/12/16 22:22:06

马克



2016/12/16 23:41:20





2016/12/17 1:50:18

收藏了。



2016/12/17 6:26:59

认真读了,为中南博士哥点赞。



2016/12/17 5:37:29





2016/12/17 9:26:55

先收藏考完试再看~



2016/12/17 11:54:52

有一种敬佩油然而生



2016/12/17 13:34:36

叔叔,约吗



2016/12/17 14:20:01

读研就已经够头疼的了……



2016/12/17 18:01:16


    阿文哥看起来很醒目



2016/12/17 17:48:13

学术贴,留名,楼主辛苦了



2016/12/17 19:46:56

帖子只是个人读博的一点经历和感触,写出来的目的是给大家一个参考。就像小马过河,可能我觉得是这样,你觉得是那样,所以,如果有兴趣也有年华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试试,没准你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呢~



2016/12/17 21:35:24

可能我就算读博我也找不到女朋友的



2016/12/18 2:35:38

lz无机的么



2016/12/18 3:25:38

我觉得很棒啊。不过就医学而言。中国读博有的方面还是不够好



   --来自32Z小萝莉



2016/12/18 6:43:20

女孩子适合读博么?





   --“小太阳很忙小云朵想吃糖 长颈鹿嫌脖子不够长 喜欢的你太难忘”--?(?????)?


   



2016/12/18 5:50:47

读完留名。现在在考研冲刺,能不能考上还是个问题,如果侥幸能考上,估计我也不会去读博士的,我是属于那种对科研兴趣不是特别大,读研是为了找工作的人。



2016/12/18 6:10:00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