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论坛中南论坛 → 推荐序 这本书将改变你的生命 关于这颗心 ---阿姜查.波提央
查看完整版本:推荐序 这本书将改变你的生命 关于这颗心 ---阿姜查.波提央
2016/11/13 20:35:50

推荐序 这本书将改变你的生命
关于这颗心 ---阿姜查.波提央


我不太晓得如何介绍这位我所见过最有智慧的人才好。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就有机锋与活力、率真与实话、庄严与亲密,以及幽默与严肃的戒律、动人的悲心与自然的解脱。阿姜阿玛洛(Ajahn Amaro)对本书精彩的导读,将他描写得很传神。


十年的重病与超越
在经过四、五十年的禅修后,阿姜查晚年生了重病,一病十年,到最后几乎没有办法开口讲话,只能用手指比划,可是他仍照样教导别人禅修。肉体上的剧痛中,并没有阻碍他继续与众人分享佛法。


一般人在学佛时难免会有一种期待:希望藉由学佛可以免于横逆而永处顺境,可是我们迟早会发现,这种期盼并不是一个必然。学佛并不能保证我们一辈子都在顺境中,学佛只是让我们能够身在痛苦里,心却不被痛苦所掌控;透由单钝地接受自身的感受和情绪世界,学会面对这些逆境,并观察我们怎么面对它。


我们随便翻阅这套书的任何一章,不难发现他经常挂在嘴边的提醒:修行就在我们这个身体。修行不在于我们读了什么书,也不在于我们记得了什么道理,而在于我们能够观察。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是如何为外界所引动,我们的心又是如何因这些引动而起了喜恶的反应,阿姜查要我们去仔细观察这一连串的变化是如何运作的。


修行的道场就是我们的身心
阿姜查不断地重复强调:修行的道场就是我们的身心,在我们的六根里、在我们接触外境中去观照。我们必须在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的当下,去仔细觉察,心如何被这些外境对象引发出不同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如何构成我们一连串的行为,以及一连串的喜恶分别的制约反应。


分享阿姜查这位老友的心路历程
当我们把修行变成一个熟悉的习惯时,心会比较平静,身体的负荷也会比较低,接著就有馀力去观察内心的种种想法是如何生灭,并能随时提醒自己放下、不执著。最后,我们就可以养自己的心像一个空房子,烦恼的客人来了,它也会走。这不是消极被动或弃械投降,而是清楚冷静地让烦恼的客人进来,然后离去。让我们不住任何执著,只活在当下、活在觉知的观照里。
这是一个方向,有助于我们在面对自己的生活惯性时,可以从佛法里得到脱离自我束缚的苦的可能历程、做法和方向。就如他在书中不断提醒我们,不管我们想修行或根本不想修行,都还是要持续修行,这样才有脱离苦的一天。


内容提要
阿姜查不断地重复强调:修行的道场就是我们的身心,在我们的六根里,在我们接触外境中去观照。我们必须在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的当下,去仔细觉察,心如何被这些外境对象引发出不同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如何构成我们一连串的行为,以及一连串的喜恶分别的制约反应。
阿姜查以非常浅显活泼的比喻,让我们知道如何在这个修行道场里用功,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内心的光明、清静与喜悦。他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这三个步骤好像是一个连续、互相关联的过程。把观察我们自己的内心作为起始和核心,阿姜查指导我们如何超越、放下和不执著。



2016/11/14 0:16:16

人行善而得恶报,人便不平。岂不知受辱受冤能消无边罪孽,只求良心不坏就是啦。
古人说:“有气不生消磨难,有冤不报是修行。”正是志界人的表现



2016/11/14 3:14:59

一切法都是从因缘和合而生的,没有一项东西能独立存在。我和一切法既是互相依赖生存,施慈悲恩惠给众生,看起来像是为人,其实对自己有着莫大的利益!”



2016/11/14 4:47:31

看到第一句话窝就怕了



2016/11/14 5:03:41

什么



2016/11/14 5:53:41

不明觉厉



2016/11/14 9:11:23

。。。这。。。。



2016/11/14 13:18:50

从前张雅轩听我讲“善、功、德”,便弃产兴学,受侮辱、遭魔难,永不退志,那叫定住志了。
我常说逆来的是德,要接受,若是心里不乐意,就是受了也没德,若再去找回圈,就更不对啦!
所以我说他是佛界人。佛是以吃亏忍辱为占便宜,正和世人相反。
能装个活死人,性就化了。



2016/11/14 13:38:03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了了了了了了了哈哈哈哈哈哈



2016/11/14 14:47:01

人行善而得恶报,人便不平。岂不知受辱受冤能消无边罪孽,只求良心不坏就是啦。
古人说:“有气不生消磨难,有冤不报是修行。”正是志界人的表现



2016/11/14 20:07:47

人的名是天给的,煮饭的叫大司釜,写字的称为先生。人做事要是名不符实,就是丢天命,也就是不知命。



2016/11/14 20:34:12

凡是对面来的,都是命里有的,所以遇着不如意的事、不对头的人,要能忍受



2016/11/14 22:12:25

e.



2016/11/15 2:20:42

我隨隨便便這麼一打就是十五個字



2016/11/15 2:16:22

凡是对面来的,都是命里有的,所以遇着不如意的事、不对头的人,要能忍受
从前张雅轩听我讲“善、功、德”,便弃产兴学,受侮辱、遭魔难,永不退志,那叫定住志了。



2016/11/15 1:45:51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真实的意思是:一个人若不积德行善利益保护自己,必然会有天灾人祸降临。

一件事影响了心,心然后就会去影响一切

无私实是大私,自私实是害私



2016/11/15 7:27:06

人行善而得恶报,人便不平。岂不知受辱受冤能消无边罪孽,只求良心不坏就是啦。
古人说:“有气不生消魔难,有冤不报是修行。”正是志界人的表现



2016/11/15 6:14:03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富越多,责任越大;予人帮扶,于己修善;倡导施者感恩受者;人人行善,则事无不善;快乐大小看爱你人数多少



2016/11/15 8:12:46

继续,在看



2016/11/15 10:01:14

加油



2016/11/15 16:01:28

一要化性,二要认命。性化了就不生气,不生气才肯吃亏,吃亏就是占便宜;认命就不怨人,不怨人才能受苦,受苦才能享福。可惜世人都不知道,把性命看轻,把名利看重啦!



2016/11/15 17:07:24

凡是对面来的,都是命里有的,所以遇着不如意的事、不对头的人,要能忍受
从前张雅轩听我讲“善、功、德”,便弃产兴学,受侮辱、遭魔难,永不退志,那叫定住志了。
我常说逆来的是德,要接受,若是心里不乐意,就是受了也没德,若再去找回圈,就更不对啦!
所以我说他是佛界人。佛是以吃亏忍辱为占便宜,正和世人相反。
能装个活死人,性就化了。



2016/11/15 20:09:10

善良



2016/11/15 22:16:37

jao



2016/11/16 0:35:50

【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全别人的好事、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Protect the teachings、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了凡四训
大家加油啊
不要错过修福的机会了呀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2016/11/16 1:44:49

●四不正能治一切病

《大学》上的四不正,在我看来,任何疾病,都能治的。有所忧患,志不正。有所恐惧,意不正。有所好乐,心不正。有所忿懥,身不正。心不正,不能享人的福。身不正,不能享物的福。车夫赶车,对于牛马,不是打,就是骂,可以说无有人性,对待它了,究竟伤了自己,哪能享它的福呢?佛以普渡众生为大愿力。人用物而不能爱物,于心何安



2016/11/16 2:21:30

●念已成的佛不如念未成的佛

人都念已成的佛,而佛反不理他;我念未成的佛,使他成佛,方是真念佛。谁是未成的佛呢?世上人都是。我劝他尽人道,就是念他成佛呢!念佛与念圣贤是一样,不过取他作我的模范,若不能实际做功成德,徒用口去念,焉有成佛之理



2016/11/16 6:32:00

了凡四训5



因果报应有,来早与来迟。
若人欲求消灾祸,速速改过忏罪行。 (改过)
若人欲求得福安,勤勤行善所求得。 (修善)


世人学坏仅三天,只因常受环境染。



劝君心德要坚定,恶事不可做,恶话不可说,恶心不可存。


众生命贵莫杀害,非分之财莫偷盗,美色可怕莫邪淫,妄语伤人伤自己,酒迷心身莫贪杯。


不可欺善人,不可毁贤士,若把贤善欺,易遭神鬼怒。


多做恶事必祸己,多行不义必自毙。
劝君常学圣贤行,存心孝亲莫忤逆,
戒杀众命常放生,铺桥造路兴大利,
舍财施物济困穷,见人危急伸手救,
见有善事立刻行。身常守德做善事,
口常柔和说善话,心常仁慈存善心。
一切善事都去做,一切恶事莫沾身。
善恶报应影随形,勉己劝人常行善。
因果报应古今同,勉己劝人常行善。







2016/11/16 4:10:12

en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