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为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29日合并组建而成。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中南矿冶学院,矿冶学科享誉中外有中国“矿冶黄埔”之称;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享有中国土木工程学科“三驾马车”的美誉;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1914年创建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
中南大学由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29日合并组建而成。
原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中南矿冶学院,于1952年由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和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的矿冶系(科)合并而成。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7月改名中南工业大学。1996年通过立项审核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1998年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划转至教育部直属。中南工业大学的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矿科 。
原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湘雅医科大学,由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协会”创建于1914年,是中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为美国耶鲁大学在华唯一的姊妹学校。1996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并以部省共建形式进行建设,隶属于卫生部。
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60年以成建制的三个系和部分教研室为基础,另辟校址成立,隶属于铁道部。长沙铁道学院的主题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路科 。
中南工业大学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矿科。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由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广西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等6所院校的矿冶类学科组建中南矿冶学院。
1960年进入全国重点大学行列。
1985年更名为中南工业大学,标志着由单科性工学院向综合性工业大学的转变。
1996年9月通过国家“211工程”立项审核,成为面向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先后隶属于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冶金工业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1998年9月起再次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湖南医科大学(前身为湘雅医科大学)
1906年,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在中国创办的唯一一所西医院,初名雅礼医院。
1914年湖南育群学会代表湖南省政府与美国雅礼协会合作创办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湘雅医学院),雅礼医院随之更名为湘雅医院,“湘”代表湖南,“雅”代表雅礼;是中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首任校长为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开创者——颜福庆博士。
“勤奋、严谨、团结、进取”是学校的校训。先后培养造就了如张孝骞、汤飞凡、应元岳、李振翩、谢少文、龙伯坚、吴绍青等一大批著名医学家。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
1978年,该校成为卫生部部属高校,1996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并以部省共建形式进行建设,隶属于卫生部。
长沙铁道学院(前身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
长沙铁道学院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路科。
1953年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的土建专业和原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的土木,建筑和铁道专业合并建立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当时全国土木三强之一)。
1960年9月15日,以成建制的部分系和教研室为基础成立,长沙铁道学院正式挂牌,隶属铁道部,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等多学科的有行业特色的大学。
1970年,长沙铁道学院由铁道部划归湖南省领导。
1975年,教育部、铁道部决定将长沙铁道学院改为由铁道部和湖南省双重领导、以铁道部为主的管理体制。
合并至今
2000年4月29日,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和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成中南大学,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
百年变迁
1、耶鲁创办雅礼会,胡美长沙办雅礼。
1901年 有意在华发展医学教育的耶鲁大学毕业生在美国康州成立了雅礼会(Yale—in—china)。
1903年 选定长沙兴医办学
1906年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毕业生胡美(E.H.Hume)受邀在长沙市的西牌楼,正式开办了湖南省内的第一所西医医院—雅礼医院。与同时开办的雅礼学堂隔街相望。
2、“湘雅”—中美合作办学的结晶。
1913年 谭延闿决定以湖南省政府名义与雅礼会合作,拟在长沙创办一所新式医科大学。在为学校定名时,筹划人提议:湖南省简称“湘”,而雅礼会的第一个字是“雅”,就称这个联合体为湘雅。于是,新创办的医科大学定名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
1914年12月8日在长沙市潮宗街举行了学校成立大会暨开学典礼。从此,在中国教育史上,颜、胡、谭携手,开拓了中美合作办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创办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
1914年 由湖南育群学会代表湖南省政府出面,与雅礼会合作,正式签订了合作创办医学教育的“十年协定”。
1915年 西牌楼的雅礼医院与护校迁入潮宗街公房医学校之东部,更名为湘雅医院。
1915年 湘雅医学专门学校顺利地被北洋政府核准立案。
1915年湖南育群学会呈请湖南省政府拨款,在长沙市北门外的麻园岭购地3000多方(合9英亩,54.9市亩)建新校舍。雅礼会亦通过募捐,在与校区毗邻的西部购地1400方建新医院。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大学的威尔逊教授为医院开工主持了奠基典礼。
正在加载孙中山先生题词
3、中国人独立操办的湘雅医科大学
1924年 湖南育群学会和雅礼会联合创办湘雅“十年协定”届满。经双方反复磋商,决定继续合作办学
1925年 再次签定了续约十年的协定。
其时,湘雅医科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在北京协和医院实习,正遇上孙中山先生在该院住院治疗。应同学们的请求,孙中山先生挥毫题写了“学成致用”勉词。
4、复办、改名,摆脱办学困境的举措
大革命时期在声势浩大的排外浪潮中,外籍教师离湘后,中方教师也相继离开了湘雅,湘雅停办。
1929年 颜福庆主持了湖南育群学会的特别会议,重组了由25人组成的湘雅校董会;任命王子玕博士为湘雅医科大学校长,兼湘雅医院院长、湘雅护士学校校长;确立学制为七年。
1931年 民国政府教育部核准湘雅医科大学校董事会立案;同年12,学校更名为私立湘雅医学院。
5、西迁、国立,摆脱办学困境的举措
1938年 因战乱议决迁校贵阳。
1940年 民国政府通过湘雅医学院国立案。改称国立湘雅医学院。自此,湘雅每年得到教育部拨给的教育经费20万元。
1944年 因战事迁校重庆杨公桥。
6、复员长沙,战后重建湘雅校园
1945年至1946年 湘雅人员分五批先后回到长沙。
7、共产党政府接管
194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部接管国立湘雅医学院。
1951年12月8日校庆日举行,从而正式确立了湘雅医学院领导湘雅医院,湘雅护校的管理体制。
8、更名为湖南医学院
1953年 湘雅医学院正式更名为湖南医学院。
1953年4月1日,学校主管领导关系亦由中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领导划归中央卫生部领导,学校各项经费预算,皆由中央财政委员会交高教部拟定。是年,学校经费核定为101亿余元,附属医院维持费为28亿余元。
从1979年起,湖南医学院(包括附属医院)经费、外汇、基建投资和进口仪器设备等,由卫生部负责。
自1979年,与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等组织取得联系,在“不干涉内政、不传教、不妨碍与其它团体发展关系”的条件下,经国务院批准与美国雅礼协会恢复了合作关系。
9、更名为湖南医科大学
1987年 学校基于事业的发展更名为湖南医科大学。
1996年 卫生部和湖南省政府签署了共建湖南医科大学的协议。
1996年 通过211工程项目预审。
10、复名湘雅医学院
“湘雅医学院”一名,至今曾有三次出现:一是1931年12月—1940年8月的私立湘雅医学院、二是1940年8月—1953年9月的国立湘雅医学院、三是2000年4月29日中南大学组建后,11月起,在原湖南医科大学的基础上复名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1951年湖南大学(地质矿冶系科)、北京工业学院(地质矿冶、有色金属系科)、广西大学(地质矿冶系科)、南昌大学(地质矿冶系科)、武汉大学(地质矿冶系科)、中山大学(地质矿冶系科)合并组建中南矿冶学院,1953年广西大学(部分教师)、湖南大学(矿物化验专修科)并入中南矿冶学院,1985年中南矿冶学院更名为中南工业大学,1998年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中南工业大学,2000年中南工业大学撤销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是 1953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的土建专业和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的铁道专业合并建立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 1958 年,中共湖南省委决定以原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为基础,改名为湖南工学院, 1959 年改名为湖南大学。 1960 年 9 月 15 日,根据铁道部铁教学刘 [60] 字第 2345 号文件,以湖南大学的铁道建筑、铁道运输、桥梁隧道三个系为基础,增设数理力学系、电信系,成立长沙铁道学院,直属铁道部领导。 2000 年,根据中央决定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三校合并组建中南大学。
563899071
2016/4/12 8:34:57
打散,结合,并校一般流程。而2000年的并校,既没有打散,有没有共同的语言来结合。我对此持悲观态度。其余二者都是建国后的工科大学还好一点,而湘雅是百年前同耶鲁合办的大学,带着鲜明的历史余韵,同其余二者格格不入。
如果我的理论正确,那么现在的结果就是:“湘雅学院的男同学同另外两个学院的同学关系不如另外两个学院同学间的关系”。
我为我的学院--湘雅医学院而骄傲。尽管她有着诸多的缺点。我也为我是一个中南人而骄傲。我感谢校长在我还在南校的时候安了空调也感谢每个月的热水补助。不管我吐槽多少次我为什么要和工科生一起学物化为什么无数次深夜913转车两个校区来回跑,我还是觉得,还不错,挺好的
--喔,我要的不是再见,再见时请勿想念。
你了解湘雅么?你知道现在的湘雅已经不是一个湘雅医学院,而是在14年改革的6+1基础上又分出去了生信归大数据学院么?你说的对,湘雅和工科在某些层面可以用格格不入来形容,可是我们的老师都会在课上说我们医学离不开材料
--喔,我要的不是再见,再见时请勿想念。
所以我不明白你12楼推论有什么意思,挑拨离间?
--喔,我要的不是再见,再见时请勿想念。
xzjz008
2016/4/12 20:08:59
湘雅,铁道,南校在我看来是一个笼统的“三校合一”。如今的湘雅校区不止一个学院院,铁道也不是一个学院,本部和南校也离的并不太近
--喔,我要的不是再见,再见时请勿想念。
shichong
2016/4/12 21:15:09
乱说几句话就是理论了?就能做出结论了?楼主还是多多领悟科学的严谨,别乱七八糟,啥都不成立就发出来。
你说的陌生其实在08级以前是存在的,当时湘雅学生完全不用过去校本部那里上课,所以完全没有归属感。但是08级以后的学生都会过去,其实对中南的归属感还是有了的
yingfuer
2016/4/13 6:52:34
隔阂肯定有,楼主的某些推断是现实,但是学校也在推动融合,关键是湘雅有逐渐被拉到和其他两个差不多水平的趋势。我就佩服这种方法,当大家一样菜的时候就不分彼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