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下半年,中国联通吉林省分公司人力资源部都会在全国各个大学校园组织招聘会,为公司选拔新员工。看到那些满脸稚气的毕业生,一轮轮笔试、一轮轮面试,我就想起了我们毕业那年择业的日日夜夜。
我们的学生时代,是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小学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高考也是最后一年传统模式的考试,部分省份不参加全国通考,高考内容有所不同;从我们这届毕业大学生开始自主择业,学校不再负责学生就业分配。中南工业大学,从我们这一届学生开始,也逐渐执行自主择业,由于是刚刚开始这种模式,学校也联系了很多需求单位进行双向选择。这些单位,有需求,我们说不好条件如何,但毕竟能给大家托底,提升了大家择业的信心。
任何毕业生,在择业之前都会准备一份详细的简历,只有那些选择读研继续深造的同学们不用为此操心。我们所有需要就业的毕业生都没有现成的简历可用,就找来了师哥师姐们的简历,融入自己的智慧,修修改改,拿来做了一个模板,你传我,我传你,越传越完美。大家根据修改后的求职简历模板进行内容填写。当时我们手头也没有打印机,就找写字最漂亮的同学帮忙抄写一份,找家复印社复印就可以了。现在的学弟学妹们制作的简历电脑排版、图文并茂,不但有文字版,还有写真版、视频动画版。信息获取更容易,简历投递渠道更多,找工作更容易,中华英才网、微博、电子邮件、朋友圈分享,再也不用象我们当年那样一份一份邮寄简历了。
每年的大学毕业季,学校都会联合社会各大企业、公司,走进学校,进行校园招聘。每次的招聘,学校都会通过校园内海报、广播等渠道发布参加招聘会的时间、地点、企业公司名称、需求专业和人数。招聘会现场上,招聘单位会介绍公司情况,接纳应聘同学的求职简历,与有意向的同学进行面对面交流。应聘的毕业生也可以根据招聘企业介绍的情况决定是否参与竞聘。
校园招聘是主要的就业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更多的毕业生会根据自身的要求和所学专业,主动选择心仪的单位进行简历投递。当时网络不发达,获得信息的渠道主要是报纸、杂志和各类平面广告。很多同学就会在图书馆里查阅各省的日报、晚报和销量比较大的杂志,获得一些企业、公司的信息,然后将简历邮寄过去。这也算是一种投石问路,如果对方需要新进员工,就会联系,但往往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即使这样,我们也广播种子,只要有一粒发芽就算成功。
发出去的简历,我们不指望有退回,却每一天都在等待着电话和回信,哪怕只有一个理想的公司有回音,我们都会兴奋不已。这种等待越到临近离校的日子越是强烈,哪怕是已经早早收到了心中理想公司招收的回音,还是在热切地期盼着,希望有更加理想的公司有回音。那些一直未找到心中理想单位的同学,更是焦急万分。条件差的不想去,理想的公司又没有回音,这种煎熬,比七月的太阳还毒辣,让人情绪低落,让人茶不思、饭不想。
当时在老师的推荐和我自己的努力下,我有三家可选择的单位,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证券和吉林省邮电局。考虑到咱是东北汉子,土生土长的长春人,也就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吉林省邮电局。那时候也没有应聘考试,只是和人力部门通过电话,说明情况,由于路途遥远,还特许我不用回长春面试,少了不少麻烦。
离校之前,每一位毕业生都能找到一家就业单位,条件好与坏、待遇多与少暂且不论,能有一个奋斗的起点,就不用担心撑不起自己美好的未来。四年前的高考,无法决定我们的人生,四年后大学择业,也无法决定我们的人生,能够决定我们未来人生的只有我们自己。